来美国17年了,我还是不理解这些公然的表现。但我一直在努力。
大量拥抱
我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那里不流行拥抱。看到奶奶,我只会拉她的手。实际上,在13岁来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拥抱过。拥抱的概念对我来说如此陌生,以至我不得不去研究其他人是怎么拥抱的,以便理解这种张开双臂环绕住某人的技术。我应该把两条胳膊都放在对方肩膀上吗?都搭在腰上?一上一下?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困惑时期。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在学校里拥抱一个女孩的时候,我敢肯定当时我的小臂碰到了她的脸。但如今,我会轻松自如地拥抱所有人,完全没有顾虑,但愿也没造成什么伤害。我会和朋友拥抱,和刚认识的人拥抱,和给我送来好东西的快递员拥抱。(即使他送来的是厕纸,我也会快速拥抱他一下。)
“宝宝”?
我的大部分朋友手机上都有至少两款交友应用。其中一个朋友在Plenty of Fish上收获不少成功经历,另一个朋友被通过Bumble认识的两个家伙伤透了心。我自己也在与用Tinder认识的人约会时发生了很多噩梦般的故事。
我曾经和一个工作描述写的是“网络红人”的女人被配成一对。她在Instagram上有五万粉丝——其中一部分是真正的粉丝——内心深处,我知道这可能意味着她没有工作,但我想试试。我带她去了Dave & Busters娱乐餐厅,所以如果约会失败,我还可以玩马里奥赛车(Mario Kart)。
在整个约会过程中,她一直让我给她拍可以发到Instagram上的视频。“好,这样拍一个,但把手机换到另一边去。”“咱们用狗狗脸滤镜拍一个吧!”“好,拍一个我玩马里奥赛车的。”我不是你的摄影师!我也想玩马里奥赛车!如果不是刚往Dave & Buster’s的游戏卡里充了30美元,我当场就走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根本没能了解对方,但这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问题,至少在社交媒体上不是。第二天,我看到她Instagram上发了她玩马里奥赛车的帖子,图说是“我喜欢宝宝晚上带我出去玩”。什么?我肯定不是她的“宝宝”,后来我们再也没说过话。就像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会说的那样,“宝贝,你应该去爱你自己。”
泛滥的“我爱你”
在很多亚洲文化中,人们很少说“我爱你”。但在美国,“我爱你”可以是爱人之间的亲密问候、父母对孩子的支持甚至是和朋友的随口道别:“这顿早午餐太棒了。咱们改天再一起吃。我爱你,再见!”
美国文化远比我在成长过程中所习惯的文化亲密。如果我对我的父母说“我爱你”,他们可能会认为我疯了,或者是到了癌症晚期。我有时候会像酒吧里的醉鬼一样对朋友说。“嘿,我爱你,兄弟,你太棒了,哥们儿。”我对一个女孩也说过这三个字,但说实话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认真的——只是因为那一刻似乎应该那么说。
她很漂亮。交往两个月后,她对我说,“我真的喜欢你。”我说,“我也真的喜欢你”。然后她说,“我真的、真的喜欢你,”并看着我的眼睛。我说,“是啊,我也真的真的喜欢你。”失望袭来,她进一步强调:“不是!我的意思是,喜欢,我真的、真的、真的喜欢你!”哦,我终于明白她的意思了。于是,我说出了她想要的答案:“是的,我爱你。”
这句幼稚的讨好话造成了一个令人遗憾的错误。我们最后分手了,因为我们都意识到我说那句话不是认真的。
那么说“我爱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你真酷”的意思?还是说它真的是一句有魔力的话?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他已经70岁了。我问他,“爸,我们为什么从来不说‘我爱你’?”他说,“我们不用总说我爱你,心里都明白。”也许他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