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52个城市的足迹; 76首歌的筛选; 128天制作; 518天的创作; 等待66天15200字的创造推翻和重建; 17906小时的悲喜生活……所有的谎言和喧闹都是徒劳的,只有音乐会永远持续! 这是献给迷惑但坚强的中国人! 》12月2日,汪峰在微博上发表了新专辑《出生彷徨》,留下了这句话。 在他看来,“彷徨感”是继之前专辑提出的“存在感”之后,还有一个大家必须面对的话题。

新京报:听到《出生彷徨》的第一首歌《一起摇摆》时,回到了年轻时的磁带时代,我觉得这是一部在a面打先锋的作品。 排序有这样的用心吗?

汪峰:我各专辑的第一首歌比较重,比较快。 作为专辑的开始,这是我喜欢的表现方法。 《一起摇摆》的旋律方法在我过去的歌里也不多见。 基本上以布鲁斯为基础,旋律很简单。 我觉得比我过去专辑的第一个首都更顺口,更容易理解。 布鲁斯风格的作品很多,我用的是现代编辑方法。 里面鼓、吉他的成分很多。 我需要它流利,但不仅仅是口水歌,而是摇滚,需要爆发力。
新京报:上一张专辑收录了26首新歌,但时隔仅仅两年,收录了19首新歌。 制作了这么多作品,在今天的信息轰炸大环境中,作为听众,也许只能吸收其中的小部分。 你怎么看?

汪峰:没关系。如果是一个人身体的音乐习性选择听的话,无论你给他10首还是40首专辑,他都要做出选择。 再加上,我不在乎。 我做音乐不是为了别人,只能选择单张,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歌不能再减少了。 因为这记录了我两年来的所有想法。 一定是这个数目。

新京报:你这两年最想传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汪峰:这张专辑的名字是“天生彷徨”。 不仅是我,可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现在处于这个阶段。 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实际上,我觉得对很多东西都有暧昧性,没有安全感,对自己的期待值很高。 但是,现实与梦想相差甚远。 这东西总是存在于我们心中。 普通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少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 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时代中国人徘徊的情况。

新京报:“彷徨”这个词相对抽象,比如,可以说明具体的事情是否引起了你这样的感觉吗?

汪峰:太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彷徨”这个词在世界各地都有,在大部分国家可能不合适,但我认为在中国是合适的。 就像前面照片中的“存在”歌曲一样,太形而上学了,但对中国人来说“存在感”不是特别重要的话题吗? 可能很少碰,但实际上很重要。

“出生彷徨”继“存在感”之后,接下来是意识到的问题。 我只是想通过这张专辑表达生命的本质状态,其实那并不含糊。 你只是知道现代中国人心中普遍存在游荡的感觉,只要你活着,我希望你更开心,更接近光明。

【高频词】确实使用很多,但总是不能避免

在前几天的网络上,有总结了“爱”、“生命”、“自由”、“迷茫”、“梦想”等117首歌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的受欢迎投稿,读者对这些高频词也展开了戏剧的模仿热潮,“3分钟内写汪峰式的歌” 在采访中,汪峰说,这些形象确实多用于自己的歌曲,但这个总结“什么也证明不了”,“不管怎么总结,那么多人在听我的歌”。

新京报:前几天网上有帖子。 总结了歌词中喜欢的词语和形象。 你同意这个总结吗?

汪峰:总结的这些形象,确实如他们所说,多用于我的歌。 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还不能充分使用。 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这些形象和精神力量正好是常态,这是最重要的,总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我强调“梦想”一样,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的梦想破灭,优先于现实生活,但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惊喜,改变人类生活,影响各个时代生活的伟人和发明创造,带着梦想,多次追逐梦想, 不相信梦想和嘲笑的民族真可悲! 真的应该回顾自己!

在我的作品中,如果真的总结的话,出现的不同,新主题的素材和词汇,一定比现在列举的所谓常用的多。 如果刻意讲究的话,那不是太简单了,有宋词这样的软件吗? 能简单地写古诗的话是合理的。 如果这台机器的调子想告诉你“汪峰的歌很好写”,真的不要受到这个误解,试着写一下。 写歌是个无聊的事件,如果你想告诉大家那也是错的——如果你想把比较美的事情说得比较枯燥低级,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我觉得这样的总结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那什么也证明不了。 不管怎么总结,很多人都在听我的歌。 你总结后,如果有人说“原来是这样的,我不听”,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永远不会这样。 因为有灵魂的副本不怕被歪曲和恶意所迷惑。

新京报:这么多必须尽快表达的感情,想用其他职业生涯表达吗? 例如,现在很多音乐家都想制作电影、微电影等。

汪峰:我还专注于音乐。 因为这是我能力最大的地方。 如果能越来越精干,越来越高的境界,就已经伟大了,其他事件是合理的自然。 一个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无限好的事,感觉很棒!

声音

这样,“彷徨”这个词在世界各地都有,在大部分国家可能不合适,但我认为在中国是合适的。

【好声音】

梁博是最有个性的,吴莫愁更商业

6月,汪峰加入了第二季度的《中国好声》,成为了屏幕领导席上的“新人”。 去年,作为那英的“参谋”作为指导者审查的一环登场,今年亲自参加,关于学生和现象,叙述了“注意一个学生是否有个性,取决于成为艺人后在做什么”的具体感想。 本周五,他的屏幕处女作《中国的好声音为你转过来》也将上映。

新京报:你出演的《中国好声音为你转身》将上映,你觉得拍电影的过程和以前拍mv的过程有什么区别吗?

汪峰:前者有故事节,也是电影的时长。 但是,我的电影镜头很少,所以扮演校长、领导的角色。 那是我的本色啊。 所以没那么难。

新京报:这个角色想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学的时候了吗?

汪峰:有点啊。

新京报:可以共享吗?

汪峰:我学习音乐的时候,其实和他们(指“好声音”的学生)不太一样。 我读的是古典音乐,修理小提琴、中提琴专家,相对严格,要求更高,需要越来越无聊的练习,流行音乐相对活跃,更自由。 但其实我想走同一条路,学好音乐。 不管是什么形式,如果最终想达到某个高度,付款是一样的。 不存在说哪个更容易。

新京报:你那时组建了鲍家街43号乐队。 现在想起那时的“背教”行为,有什么感慨吗?

汪峰: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在琴房楼的地下室排练。 两年了。 那两年后建立了很多东西,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那时完全没有“练习结束后去公演”“一次多少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东西能不能接受,只是因为喜欢。

那是最好的状态,没有目的性,乐趣和爱都在创作本身。 我只会写好东西。

新京报:第一季“好声音”产生了印象深刻的学生,今年的“好声音”依然备受关注,但没有出现吴莫愁这样有个性的选手。 作为领导人,你觉得这个现象怎么样?


标题:爆料:汪峰回应"上头条":我们团队没能力搞出这个(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yule/20210201/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