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8月1日电(记者万淑艳)出生在上海,2岁时和父母一起移居台湾。 漂流到青少年时代去奥地利留学。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他辗转留学了欧美的五所大学。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1971年,在美国留学的他积极参加了海外学生的“保钓”运动。 他写过无数关于国际时局的文案。
年盛夏的一个下午,在离维也纳联合国城市不远的四层楼里,我拜访了这位老人。 他声音很大,说着没有“台腔”的流利的普通话,在和记者说话。 我今年67岁了。 他是国际评论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俞力工。
父亲“中国现代狱警开山鼻祖”
俞力工之父俞叔平年轻时留学奥地利,是当时中国来奥地利学习警政的十君子之一。 1930年,浙江省选择了10名警官学校的优秀学生去奥地利学习警察司法工作。 俞力工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和俞叔平一起来到奥地利的是杜承荣,是中奥合作电影《芬妮的微笑》的历史人物原型,杜承荣后来和他的奥地利妻子瓦格纳在中国农村泡了几十年(这个故事是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发现的,把《苦乐人生》的书
当时在奥地利留学的十君子中,跟着国民党去台湾的有六人,其中俞叔平成果最大。 1933年冀叔平回到中国协助杭州警察局司法科科长。 1934年秋天再次接受官费资助前往奥地利,1938年获得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是中国第一位警察博士。 回国俞叔平是重庆中央警察学校的教官。 建设第一批刑事警察,建立现代科学刑事实验室,是“中国现代狱警的始祖”,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指纹研究所,最初在中国采用法医侦查技术,为中国的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做出了贡献。 后来担任上海警察局长兼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一生担任著书十余部,50年代初,大陆大部分大学法学院使用俞叔平编撰的教材,直到60年代都没有变化。
1949年,俞叔平一家跟随国民党赴台湾,先担任“司法行政部”次长兼刑事司长一职。 之后,他短期从事律师工作,担任台大法律研究所、东吴大学、警官学校、文化大学教授,两次应邀去德国讲学。
1964年,俞叔平第三次被派往奥地利,担任台湾当局驻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常任代表。 俞叔平时表示“作为中国人出生,要为中华民族意气相投”。 他主张生前在海峡两岸抛弃昔日的怨恨,不顾恩怨,共商国是。
17岁去奥地利留学打工过长期的留学生活
“我和家人一起来维也纳是在10月。 那时维也纳气候寒冷,下雪早,雪落在地上很快就封起来,以为是奇怪的灰尘,像龙卷风一样的灰尘。 朋友告诉我是雪。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雪,很浪漫。 想起50年前来维也纳的场景,俞力工记忆犹新。
1964年,跟随父亲来到奥地利的俞力工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留学生活。 当时的青年有浪漫的感情,喜欢四次游学,他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大学学习、研究和专业
在许多政治学社会学科目中,冀力工侧重于地缘政治学。 另外他还重视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法、政治理论、社会政策等学科。
那时台湾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冀力工的父亲是台湾高官,但其家庭没有冀力工出国10多年留学的额外支出。 因为在多年的留学生活中,俞力工吃自己的力量,靠打工赚生活费。 他在铁厂搬废铁,在医院打工,在加油站擦车,在餐厅当跑堂,光在餐厅打工就换过17家餐厅。
俞力工清楚地记得,他去美国留学时有200美元,四年大学毕业后回维也纳,下飞机也是200美元,少了一毛,少了一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俞力工与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合作从事翻译工作,妻子也在维也纳的联合国城市工作。 为了工作方便,我在1987年搬到了维也纳。 进入90年代以后,专业书籍的其余部分被短期邀请在台北世新大学担任国际政治学教授。
标题:【要闻】国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俞力工:酷爱时政笔耕不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210802/4139.html